郭安元舊宅
郭安元舊宅:“九門相照”百年滄桑
郭安元舊宅,是一座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的深宅大院,位于淇濱區(qū)上峪鄉(xiāng)竹園村。
是村民郭安元所建。
這座宅院的最大特色就是,五座院落除了第五座庭院堂屋只有前門外,其余都是前后兩個門,且五座院落都在一條直線上,故有“九門相照”的奇觀。
舊宅全部由條石砌成,依山而建,從前往后依次拔高。墻上斑駁的石縫和墻下的青苔仿佛在向世人訴說它所經歷的百年滄桑。
斯時,清人郭安元由外地搬入竹園村,帶領家人歷經37年建成。
如今的舊宅,大宅內的門窗雖已斑駁,卻較為完好,有的依然可以使用。郭安元的后人還分別居住在各個院落里,門窗都還是當年建成時安裝的。所有東、西廂房的門窗都是由硬度高、耐用的椿木做成,所有堂屋的門窗都是由材質堅韌、耐腐蝕性強的黃楊木做成。
其中,第五座庭院的堂屋門前共有19級臺階,屋門距院子地面約3米高。可以想象,當年“有雄心大志”的郭安元,站在這里居高臨下,看著眼前層層重疊的房屋院落,心中該是如何的澎湃激昂。
除了日常居住外,宅院還有望哨防止土匪偷襲的作用。
舊時,土匪們經?!肮忸櫋边@座大宅院,搶錢、搶糧、綁人,村民對土匪都是談之色變。
一般的四合院都建在平原,而郭安元舊宅卻建于山坡上,所用的材料也和平原上的四合院不同。平原上的四合院門窗都是木頭所做,而郭安元舊宅的部分門窗卻就地取材,用石頭做成。它是一座值得研究的古民居。
姜氏舊宅
姜氏舊宅:清代中原民居的縮影
從京廣高鐵和京珠高速橋下穿過,向北一公里就到申屯村姜步云舊宅。
姜步云,讀書人,碑文上記載是儒人、邑庠生,即秀才。
正屋門楣青石上刻的“居仁由義”四字即為姜步云手書,意為“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
當時,姜步云教育子孫讀書、寫字,同時在樓上養(yǎng)鴿子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鴿子飛起來時遮滿天,非常好看。
姜步云舊宅作為一處清代晚期建筑遺存,雖部分殘破,但作為古民居,卻顯示出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諸多特點,反映出了古代建筑由繁到簡的變化特點。
姜氏故宅保留了渾厚莊重的雕刻藝術裝飾,能體現(xiàn)光緒年間中原民宅的風格,有保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