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癥2
發(fā)展缺乏延續(xù)性,犧牲老將待商榷
如果說新世紀成績和未來都想要的話,那么可以說近幾年俱樂部發(fā)展的思路和走向多少有些急功近利,缺乏很強的延續(xù)性。
烈豹主帥戈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對于球隊的人員流動必須由俱樂部高層來決定,自己很難有完全的自主權。他同時表示,“如果俱樂部想讓我犧牲成績來鍛煉新人,我也愿意照做,畢竟這是屬于投資人的球隊?!?/p>
俱樂部對人員架構做決定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其中涉及不少經濟利益,但如果從戰(zhàn)術層面考慮,那么教練無疑具有最大的專業(yè)權威。
回頭再看那些曾經效力烈豹的球員,外援方面,哈里斯、約什、弗羅曼、蘭多夫之所以能在CBA其他俱樂部打得風生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效力烈豹期間擁有絕對開火權,以此得到鍛煉,提升了自我實力。可惜當這些外援打出價值時,烈豹并未挽留他們。本賽季表現出色的海斯利普,理應也是下賽季各隊爭搶的對象。
國內球員方面,孟鐸和宋康明均是打出賽季出色數據之后的下一個賽季離開東莞,在烈豹有不少出場時間的他們到了其他俱樂部,卻反而缺少機會,直接造成宋康明在江蘇期間“自廢一半武功”,孟鐸本賽季甚至從新疆的大名單中消失,即使他下賽季回歸可能性很大,其狀態(tài)也是個問號。
更讓人詬病的是,建隊成立至今最出色的兩位國內球員邱彪和張凱,本賽季在俱樂部“鍛煉新人”的大戰(zhàn)略,以及外援海斯利普位置重疊的受困下,幾乎成為犧牲品,他們上場時間驟減,打出CBA生涯最差個人數據。
要知道,如今張凱和邱彪仍在當打之年,由他們主動讓出位置,而不是讓年輕隊員來搶位置,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即使在“鍛煉新人”戰(zhàn)略下,兩位老將也足以帶著小將進步。而且隨著上場時間減少,張凱和邱彪的狀態(tài)下滑,從核心球員驟降為邊緣球員,心態(tài)也難免或多或少出現變化。
有人開始擔憂,如果邱彪和張凱也離開球隊,原本就缺少“中生代”的烈豹將很難尋找領袖級人物。
處方:連續(xù)幾個賽季送走重要球員之后,新世紀是時候穩(wěn)定架構了。特別是“邱張”兩位老將,無疑仍將是國內球員的核心,在競爭之下,年輕球員會更加賣力去“搶”位置。放下急功近利之心,將更多的話語權留給教練組,耐心地重新構建相對穩(wěn)定的體系,也許是俱樂部管理層和高層必須思考的問題。
病癥3
理想幻滅現實中 培養(yǎng)新人陷誤區(qū)
球隊難以延續(xù)一條穩(wěn)定的發(fā)展路線,人員不斷變化,新世紀構建的看似是一條優(yōu)勝劣汰的生產線,實則更多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理想化路線”。
這條路線簡單可被歸納為:選擇一名優(yōu)秀教練,搭配一批被外界認為才華橫溢的年輕才俊,組建一支他們心中的理想之師,未來必定可以走上中國籃壇的最高峰。
不可否認,隨著“宏遠模式”獲得巨大成功,新世紀正在復制這條路線,招攬大江南北的優(yōu)秀人才,組建全國最為優(yōu)秀的青年籃球后備人才庫,烈豹還把該模式升級,建立NBA籃球學校,這在當下中國籃壇實屬先鋒之舉。
不過,審視當下球隊這批年輕才俊,不管個人能力、球商情商、領袖氣質,還是比賽經驗,都并未達到之前預期。
李慕豪就是欠缺經驗的典型代表,前兩個賽季被俱樂部過于保護,本賽季“匆忙上陣”且表現平平。要知道之前與李慕豪同在國青的王哲林處子賽季就已經找到自信,打出漂亮數據,成為明星球員。其實CBA賽季本身就較短,若之前實戰(zhàn)經驗不夠,很難即插即用,要知道宏遠的周鵬、任駿飛、史鴻飛等小將不僅在青年聯賽,而且在大學時代就已經有不少鍛煉機會。
此外,新世紀的年輕隊員普遍氣質有所欠缺,沒有個性鮮明的球員,抗壓能力不足,無法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一來這與新世紀俱樂部的底蘊有關,因為烈豹還沒有斬獲冠軍,在全國也還未聚攏人氣;二來俱樂部對年輕人嚴格的家長式管理縱然是對球員負責,卻也很大程度上遏制球員個性的發(fā)展。例如,限制球員開何種價位的“座駕”,干預球員的感情生活等。
長此以往,“豹小子”幾乎個個變成溫順聽話的小綿羊,缺乏帶著刺刀向前的拼命三郎。耐人尋味的是,離開俱樂部的王晶、孟鐸、宋康明等人恰恰個性鮮明,他們的精神力量曾經為球隊帶來過巨大的無形能量。
懷揣“理想化”的藍圖,烈豹如今在各方面的步伐邁得都有些過大,從而忽略了不少基礎性建設和體系構建,這種粗獷型的“加工制造”亟待轉型升級。
處方:培養(yǎng)球員的不僅是提升其競技場上的技戰(zhàn)術和個人能力,擺在新世紀面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營造寬松的成長氛圍和全方位的“造星”。一方面,應該給年輕人更多的比賽機會,爭取讓小將們進入國青或國奧,也可以球隊自身出國拉練比賽,而非簡單的個人特訓。另一方面,球員性格的塑造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都說新世紀的年輕人到現在還沒有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明星,不是包裝做得不夠,而是年輕人需要全方位得到球迷的認可,在這個網絡力量強大的時代,已經不能只盯著競技層面,簡單粗暴解決問題了。
病癥4
球隊欠缺歸屬感,企業(yè)文化怎構建
從三的“理想化藍圖”,自然會延伸到新世紀俱樂部在自身的“軟實力”上還有所不足,其中特別體現在俱樂部文化建設上,更直接地說就是“家庭式文化傳承”做得并不夠好。怎樣讓隊員關注現在的同時放眼未來,感受俱樂部家庭式的溫暖,讓更多球員更有歸屬感,把東莞變成自己真正的第二故鄉(xiāng),無疑是新世紀俱樂部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同城大哥宏遠無疑是全國各俱樂部的領跑者,從關德友到杜鋒,從曲紹斌再到積臣等退役球員,均留在宏遠俱樂部負責一線的教練工作。除此之外,宏遠俱樂部的工作人員,以及國青主教練王懷玉、如今在南城擔任體委主任的劉志敏、在東莞國稅局工作的張永剛,都是宏遠“家庭式傳承”接力的最好產物。他們得到宏遠家庭式溫暖的同時,也在各自領域更好地服務于東莞籃球,反過來進一步深耕了宏遠籃球在東莞的基礎。這也正是宏遠除了競技成績優(yōu)秀之外,企業(yè)文化也有口皆碑的重要原因。
其實,企業(yè)化管理下打造“家庭文化”的模式,在世界一流的職業(yè)體育俱樂部都能有所體現。英超足球俱樂部曼聯,一批又一批離開球隊的球星都曾表達過“我心永屬曼聯”的立場,就連一度與主帥弗格森關系決裂的貝克漢姆都說,“為了感謝曼聯,永遠不效力除了曼聯之外的英超俱樂部”。
“宇宙艦隊”巴薩也是傳承“家庭文化”的代表,近年俱樂部的教練都曾效力于巴薩,即使默默無聞,但一來他們傳承俱樂部文化,二來永遠是俱樂部一員,從瓜迪奧拉到本賽季上任的比拉諾瓦,再到如今的助教羅拉,他們都是從巴薩一線隊留下的優(yōu)秀資源。
換句話說,當下新世紀缺乏從俱樂部組建以來,就一直見證俱樂部一步步走過來的“重臣”,那些曾經在新世紀奮斗過的隊員或是工作人員,他們如今更多散落四方,若他們仍留在俱樂部,或許比誰都更清楚俱樂部存在的問題,能為俱樂部的長遠發(fā)展做出更好的引導。
與此同時,東莞新世紀并沒有很好地抓住“東莞”二字,在東莞本土的籃球環(huán)境中深深扎根。在東莞發(fā)達以及龐大的業(yè)余籃球環(huán)境之下,新世紀理應抓住本土,獲得更大的向心力。
處方:如今建立“家庭文化”還不晚,今年是新世紀俱樂部組建10周年,除了慶典,更是體現俱樂部溫情的好機會。若能邀請曾經在新世紀奮斗過的人員重新聚攏大朗,共議俱樂部發(fā)展,打一場全明星賽重敘當年情,該是多么振奮人心的事情。而隊中如今的老將張凱和邱彪,俱樂部若能一直留住他們,無論讓其擔任教練還是工作人員,對新世紀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年輕隊員方面,如何讓他們扎根東莞,而不是單純地靠打球賺錢,培養(yǎng)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樣是接下來俱樂部應該考慮的方向。
相關新聞
更多>>